
器物教材套
記憶可以捧在手
器物記下人類與自然的合作、創造及應用器物時帶給我們的啟發,更記下每個時代的貢獻。從個人以至文化的角度出發,透過傳統以至現今的用品,探索當中收藏的種種記憶,學習在生活中珍惜每件來之不易的器物。

1. 看得見的記憶
教學重點
-
記憶是一種選擇,記下個人乃至文化重視的事情。
-
從自然界的事物以至日常生活的器物,看得見的事物收藏着看不見的記憶。
-
器物能收藏記憶、承載盼望,不但看得見,更能捧在手,成為生活的一部分。
藝術及文化知識
-
姓氏、地名背後的故事。
-
「春」、「夏」、「秋」、「冬」的甲骨文含義。
-
古代與四季相關的節慶活動及事物。
-
全盒和賀年食物的象徵意義。
重點活動
-
《雍正十二月行樂圖》軸中的四季痕跡(賞析)
-
現今立體四季器物行樂圖(創作)
-
全盒AR(AR體驗活動)

2. 記自然
教學重點
-
器物是利用自然材料,通過人工技術創造出來的。
-
器物記下自然的特性,也記下人類對待自然的方式和態度。
-
物料和技術的進步不但影響文明發展,更啟發人們,引申超越材料和技術的文化含義。
-
從自然而來的器物,可以記下對自然的讚嘆。
藝術及文化知識
-
鉛筆的起源故事。
-
竹材的特性和竹器例子。
-
陶瓷的材質、技術特性和對生活的影響。
-
從器物製造過程引申成文化意義的日常用語
-
陶瓷釉色的自然聯想例子。
重點活動
-
竹篾創作(創作)

3. 記生活
教學重點
-
器物往往留下使用痕跡,記下了主人的喜好、習慣以至性格,同時珍藏個人寶貴回憶。
-
器物更收藏功能以外的價值,讓我們在應用過程中獲得啟發。
-
器物從功能、造型到裝飾,都可以被加以發揮,不斷豐富內涵。
藝術及文化知識
-
中國傳統坐具引申的身分含義。
-
中國傳統坐具的造型設計與身分和應用方式的關係。
-
扇子的種類和相關故事。
-
在扇子上發揮的書畫、造型和表演藝術。
重點活動
-
扇子VR(VR體驗活動)
-
扇子創作(繪畫)

4. 記時代
教學重點
-
器物記下人類的創造和貢獻,反映不同時代的特徵,今天仍可以找到昔日器物留下的痕跡。
-
器物見證文明發展的成就,值得我們從多角度學習解讀和欣賞。
-
了解器物的現況,認識傳統對待器物的態度,探索器物與人應有的關係。
藝術及文化知識
-
不同時代器物所收藏的歷史文化記憶,如青銅器、鐵農具、竹簡等。
-
博物館藏品的藝術、歷史及科學內涵,包括:大盂鼎、硬木家具、各種釉彩大瓶等。
-
透過鋦瓷、金繕、惜字亭這些例子,分享昔日珍惜器物的態度。
重點活動
-
假如我是館長(分析)
-
珍貴的記憶AR(繪畫、AR體驗活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