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建築教材套
記憶可以走進去
居所記下家人如何在自然中安頓,花園記下各種想像,不少歷史建築更記下重要的意義。建築是我們成長的重要空間,也是值得深思的文化遺產。古今中西的建築風格,組合成我們身處的城市,既可以感受學習,也是啟發創作的泉源。

1. 記住家
教學重點
-
思考建築的基本特質和記憶內涵,提醒同學本身也是建築精神的支柱。
-
發掘理想居所的條件,認識人和自然是兩個主要思考方向,不同的居所演繹不同的處理方式和概念。
-
探索傳統四合院中,與家人共處和與自然共生的建築方式,思考今天理想居所應該擁有的內涵。
藝術及文化知識
-
透過中國、香港及西方的古今建築例子,認識建築的基本特質:空間造型、大小比例、功能目的、感受記憶。以及當中收藏的內涵:個人與群體、實用與精神、材質與技術、古與今的記憶。
-
原始穴居的基本結構與意義。
-
傳統四合院的基本結構與空間佈局,當中反映的自然與人倫記憶。
重點活動
-
假如我是建築師(設計)
-
四合院AR(AR體驗活動)
-
設計今天的合院(設計)

2. 記園林
教學重點
-
建築可以是記着個人情感、故事、無數可能的創作。傳統園林是其中一種例子。
-
體驗自然事物作為創作元素的特色。
-
認識傳統園林不但可以收納山川河岳,還有情感、經歷、文化修養,及對自然的尊重。
-
認識住居和園林並非對立,而是互補,兩者組合成傳統的理想生活空間。
藝術及文化知識
-
透過有趣的建築例子和與石頭相關的故事和創作,認識自然既是創作元素,也是創作的提示。
-
園林是一種以自然為靈感的創作,它記着自然對人的啟發,同時也記着創作者自己。
-
以清代的乾隆花園為例,認識園林可以承載回憶、情感和理想,也是乾隆作為皇帝身分的補足。
-
從造園手法認識傳統園林的創意和對自然的態度。
重點活動
-
湖石奇想(多媒體/繪畫創作)
-
營造園林AR(繪畫、AR體驗活動)

3. 記價值
教學重點
-
建築不只解決生活起居的問題,更盛載重要的價值。
-
認識不同建築設計手法,嘗試建構空間,傳遞不同感受和價值。
-
思考「文化遺產」和「保育」的意義,學習多角度思考和尊重不同意見,選擇合適的保育方法。
藝術及文化知識
-
透過成語認識建築所記載的道理和啟發。
-
從比例、造型、光線三個層面分析建築空間。
-
透過中外及香港的歷史建築,思考「文化遺產」的意義。
-
透過1970年代拆卸舊尖沙咀火車站的例子,思考「發展」與「保育」的議題。
重點活動
-
建構價值(積木立體創作)
-
尋找「世界文化遺產」(討論)
-
回到未拆時(設計)

4. 記風格
教學重點
-
認識風格是看得見的文化記憶。
-
認識不同的西方建築風格和中國建築風格的特色。
-
風格帶有承先啟後的作用,回顧傳統是前行的動力,促使人類文明不斷進步。從中建立連繫傳統與將來的思考角度。
藝術及文化知識
-
認識不同文化和時代的建築技術及元素。
-
了解香港建築風格的多樣性。
-
通過設計實踐,學習建築的造型分析和轉化。
重點活動
-
風格隨意門VR(VR體驗活動)
-
「 香港風格」字體設計(設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