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​建築教材套

記憶可以走進去

居所記下家人如何在自然中安頓,花園記下各種想像,不少歷史建築更記下重要的意義。建築是我們成長的重要空間,也是值得深思的文化遺產。古今中西的建築風格,組合成我們身處的城市,既可以感受學習,也是啟發創作的泉源。

HMS_Y2_Class1.png

1. 記住家

​  教學重點​

  • 思考建築的基本特質和記憶內涵,提醒同學本身也是建築精神的支柱。

  • 發掘理想居所的條件,認識人和自然是兩個主要思考方向,不同的居所演繹不同的處理方式和概念。

  • 探索傳統四合院中,與家人共處和與自然共生的建築方式,思考今天理想居所應該擁有的內涵。

​  藝術及文化知識​

  • 透過中國、香港及西方的古今建築例子,認識建築的基本特質:空間造型、大小比例、功能目的、感受記憶。以及當中收藏的內涵:個人與群體、實用與精神、材質與技術、古與今的記憶。

  • 原始穴居的基本結構與意義。

  • 傳統四合院的基本結構與空間佈局,當中反映的自然與人倫記憶。

​  重點活動

  • 假如我是建築師(設計) 

  • 四合院AR(AR體驗活動)

  • 設計今天的合院(設計)

HMS_Y2_Class2.png

2. 記園林

​  教學重點​

  • 建築可以是記着個人情感、故事、無數可能的創作。傳統園林是其中一種例子。

  • 體驗自然事物作為創作元素的特色。

  • 認識傳統園林不但可以收納山川河岳,還有情感、經歷、文化修養,及對自然的尊重。

  • 認識住居和園林並非對立,而是互補,兩者組合成傳統的理想生活空間。

​  藝術及文化知識​

  • 透過有趣的建築例子和與石頭相關的故事和創作,認識自然既是創作元素,也是創作的提示。

  • 園林是一種以自然為靈感的創作,它記着自然對人的啟發,同時也記着創作者自己。

  • 以清代的乾隆花園為例,認識園林可以承載回憶、情感和理想,也是乾隆作為皇帝身分的補足。

  • 從造園手法認識傳統園林的創意和對自然的態度。

​  重點活動

  • 湖石奇想(多媒體/繪畫創作)

  • 營造園林AR(繪畫、AR體驗活動)

HMS_Y2_Class3.png

3. 記價值

​  教學重點​

  • 建築不只解決生活起居的問題,更盛載重要的價值。

  • 認識不同建築設計手法,嘗試建構空間,傳遞不同感受和價值。

  • 思考「文化遺產」和「保育」的意義,學習多角度思考和尊重不同意見,選擇合適的保育方法。

​  藝術及文化知識​

  • 透過成語認識建築所記載的道理和啟發。

  • 從比例、造型、光線三個層面分析建築空間。

  • 透過中外及香港的歷史建築,思考「文化遺產」的意義。

  • 透過1970年代拆卸舊尖沙咀火車站的例子,思考「發展」與「保育」的議題。

​  重點活動

  • 建構價值(積木立體創作)

  • 尋找「世界文化遺產」(討論)

  • 回到未拆時(設計)

HMS_Y2_Class4.png

4. 記風格

​  教學重點​

  • 認識風格是看得見的文化記憶。

  • 認識不同的西方建築風格和中國建築風格的特色。

  • 風格帶有承先啟後的作用,回顧傳統是前行的動力,促使人類文明不斷進步。從中建立連繫傳統與將來的思考角度。

  藝術及文化知識​

  • 認識不同文化和時代的建築技術及元素。

  • 了解香港建築風格的多樣性。

  • 通過設計實踐,學習建築的造型分析和轉化。

​  重點活動

  • 風格隨意門VR(VR體驗活動)

  • 「 香港風格」字體設計(設計)

導師手冊
HMS_cover_year2.png

一冊,共四個單元。提供詳細教學流程及參考資料,老師可按學生需要,靈活選取應用。

教學簡報(PPT)
HMS_Y2_PPTcover01.png

各單元一份,共四份。

以圖像及動畫短片輔助老師講解。

電子書及工作紙
HMS_Y2_Worksheet.png

共有兩套電子書及七套工作紙,供學生使用,有助課堂討論及分享。 

第一課:《居所模型卡》

第二課:《園林地形卡》

第三課:九龍車站立體卡

第三課:尋找世界文化遺產

第四課:香港建築風格卡

多媒體應用程式
VR_boy.png

共有兩個擴增實境及一個虛擬實境的互動體驗程式。 增加學生學習興趣。

APP-ICON_Courtyard01.png
​《四合院AR》

第一課

APP-ICON_ROCK.png
《湖石奇想》

第二課

APP-ICON_Garden01.png
《營造園林AR》

第二課

APP-ICON_StyleVR.png
《風格隨意門VR》

第四課

bottom of page